”
在现代,乔一桥这一代的人几乎没人喜欢听戏,觉得咿咿呀呀,远不如看剧看电影来的干脆,有那个时间玩会儿游戏刷刷微博不好吗?
所以到了古代,琢磨宣传手段的时候,乔一桥的选项中就没戏剧的份儿,印报纸,照片与条漫齐上,让说书博士给人分讲……
因为花样繁多、方式新颖、技术独霸天下,他们这种宣传方式还是非常有效的。
那是什么让乔一桥将主意打到了戏剧上呢?
无他,上山下乡啊!
乔一桥有空的时候就带上一票人,跑最广大的乡村僻野,开启民智,宣传新政策,推广粮种,为他们的造反队伍积累人望,降低归化后的管理难度……
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
他发现自己也犯了“何不食肉糜”的错误,办报纸很不错,但影响力主要集中在县城、府城、省城,下边人很多是真看不懂,也不感兴趣,或者听过就算,不走心的。
相反,有些嗅觉比较灵敏的古代艺人,就吸取灵感,写了些本子,游街串巷的去演,别管水平如何,捧场的人都很多,老百姓觉得特有意思,看完了还想看。
这个年代的戏剧,还处于萌芽状态,表演形式一般为诸宫调,也就是“说唱”,有念白有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