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己心腹的一名幕僚,去往建阳,找五校军的人谈判。建阳距离昌虑不远,只三十里的路程,不过建阳却是五校军经常活跃的地区。董宪的幕僚到了建阳后,轻车熟路地找到了五校军的联络点,将董宪的意思转达给联络点里的人。当天晚上,一名五校军的头领就进入建阳,约见了董宪的心腹。
双方经过讨价还价,最终敲定的价码是,董宪出资三万金,五校军出兵五万,驻扎建阳,与昌虑的董宪军,互成犄角之势,合力抵御汉军。
三万金,这无论对谁来说,都不是个小数目,真让董宪拿出三万金,那也得是打过卖铁。
思前想后,董宪最终还是接受了五校军开出的价码,他先交付给五校军一万金,另外的两万金,在打退汉军之后再给五校军。
事情有了结果,五校军各部开始向建阳云集。
别看五校军是个杂牌军,但调动、集结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才短短两天的时间,五万之众的五校军已在建阳集结完毕。
现在的情况是,汉军在新阳,董宪军在昌虑,五校军的建阳,三方形成了一个微妙的三足之势。
汉军要攻昌虑,必然会遭受到昌虑的董宪军和建阳的五校军夹击。而汉军要去攻建阳,也同样会遭受到两军的夹击。这种局面,对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