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借着故事,要讽刺谁呢!
很显然,这故事中的二世祖,在咱们大唐,是确有其人的。
好事者立马便已开始叫嚷了:“听说那陇西李氏的嫡子,似乎是叫李耀的,该不会说的就是他吧?”
李要,李耀,这很容易联想到一起来。
“欸?我听说,那李家公子,的确是在太学院读书呢!”
“对,这上面还写,那李要常流连于秦楼楚馆,李家那位,可是平康坊的常客呢!”
一提起李耀,人们渐渐发现,这故事中的李要所经历的事,都曾在李耀身上发生过。
甚至连一些鸡毛蒜皮的过往小事,都与那李耀的过往不谋而合。
这一下,百姓们炸锅了。
“原来……这故事,当真说的是那李家嫡子!”
渐渐有了解李耀的人指出,这故事看似虚构,但其中内容,都是在李耀身上发生过的。
“这么说来,那李耀……当真干过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了?”有人已好奇了。
当然,也有人替李耀开脱,这上面的事情虽然多有事实依据,但事情的真相,并非是李耀的过错。
像那些霸占良家妇女这类的勾当,人家也没干过……
但百姓们可不信啊!
情绪一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