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全部放在了手中琵琶上。
    应文林说这是好事,未来走的路会更宽更远。
    小春目光落回到琵琶上,首席的位置给了许乔,她心里冒出的全然都是与有荣焉的崇敬。
    评委席上,评委们打开了民乐团准备的乐曲资料,彼此低声讨论着。
    “《姑苏月夜》,有些陌生的曲名,我看看……果然是新作的,作曲人是许乔、应文林。”这两个名字的发音对于他们而言很拗口,要费些劲才能念出来。
    “应文林是中国很有名的民族音乐家,这位名叫许乔的是……我看看,是他们乐团的首席,名字在应之前?有意思。”
    “他看上去很年轻。”
    “是的太年轻了。”后面的话没有说出。太年轻了,能作出优秀的曲子吗?
    在音乐最辉煌的时代,天才涌现群英荟萃的那个时代,天才们确实可以在这样的年纪作出令人惊艳的传世曲目。
    但本世纪,这样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还没有出现。
    演奏正式开始。
    许乔抱着琵琶,想起了先前自己同应文林的谈话,缓缓拨动琴弦。
    “它会缓慢而坚定地形成自己的体系,它本来就应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如果把西方交响乐形容为一幅色彩厚重的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