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预期的降低,反而越来越贵。
并且很不安全。
海龙火箭比它还贵, 这怎么用?
事实上海龙火箭的论证团队还忽视了另一项本来可控的因素,那就是燃料成本。
海上发射虽然能省去辅助建筑的建设建设的运营费用,但也意味着没有了存放燃料和氧化剂的大型储罐。
而且水的导热率要远大于空气的导热率,所以海龙火箭的液氧和液氢不能在码头加注,要不然拖到发射地就蒸发的差不多了。
海龙火箭的燃料罐并没有什么太高级的保温装置,一切从简。
加上液氢又不是容易运输的燃料,在论证海龙技术的年代,专门的液氢运输船技术还不成熟,所以当时唯一得解决方案就是在发射地“就地”电解海水生成液氢和液氧。
但是那种方法极其耗费时间不说,还极度耗能,一般船只根本无法供应那么多能源。
所以当时技术团队也承认海龙火箭若想发射,就必须跟上一艘核动力航母进行辅助,因为只有核动力航母的核反应堆能提供足够的能量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液氢和液氧的生产。
这……
这种放弃燃料利用率而追求极限推力的设计,虽然搞了原始的回收系统,但还是恰好成了海龙火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