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页,“黎苏,我想试试这一段儿。”
林湛无所谓,哪一段都差不多。他把剧本纸拿来一看,疑惑问,“这么多句?”
“我在美国的时候,听过一个讲座,他说剧本是表演的限制与枷锁。刚刚湛哥改了剧本,是因为剧本人物的描述不符合正常生活的逻辑思维。很明显,改过之后,角色更有复杂性与说服力。湛哥,你说过,米进入角色的世界,让角色带着你动作,现在你进不了角色的世界,不妨让角色进入你的世界。用你的逻辑去演戏,无需在意剧本的条框约束,试一试,好吗?”
的确,有些剧本写得逻辑不通,演员主动要求导演改词,并非是耍大牌,而是实在不能理解剧本里的人物为什么那么说话。
可就算再烂的剧本,林湛也没要求改过词儿,硬是把没有的逻辑通过表演给连起来。进入角色,体验角色,诠释角色,他现在好像做不到了。可就像段琦说的,换一条路走,让角色跳出剧本的框架,来接近他的生活……
段琦挑的是最高潮,这一段能做到,其他的段落也没问题。
“学校希望您考虑退学。”饰演校长的演员说。
“为什么?走的应该是他,而不是我!”林湛没按剧本的长串解释说,人在愤怒的时候,才不会说太多的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