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说着,一边拿起纸和笔在上面画着,而坐在他旁边的卢嘉栋和杨立民也不时的表达着自己的意见和思路,就这样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再次就高精度子弹工艺问题开展了热烈的技术讨论。
自从杨立民找到卢嘉栋说明现有子弹装配工艺不适合高精度狙击步枪子弹的制造后。像这样的讨论在这间会议室内不知上演了多少次,刚开始的时候只有卢嘉栋和杨立民,胡庆华则偶尔过来帮下忙。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看其他项目都进展顺利,只有高精度子弹这块被卡在生产工艺上而原地踏步,卢嘉栋干脆直接把胡庆华也拉了进来,毕竟现在子弹的问题已经关系到全局的进展,所以卢嘉栋决定集中力量先攻克子弹工艺难关。
可即便是卢嘉栋废寝忘食的寻求解决方法,即便是组织了厂内众多技术能手,但半个多月过去了。高精度狙击步枪子弹的新工艺依然没有眉目,这让卢嘉栋和杨立民等人很是着急,毕竟新式狙击步枪晚一天装备。前线的战士们就多一份危险。
不过即便卢嘉栋他们心里如何着急,心情再急迫,他们的脑袋却很清楚,新工艺方面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在相应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有意的创新。正因为如此,卢嘉栋他们虽然焦急之情溢于言表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