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强邻的压力,一方面对晋国也没有什么信任感:卫国在周初大封建时,因为卫康叔与周公旦相善,是最受重视的一国,被封于殷墟,赐民最众。而晋国虽然被封于夏墟,其实只是杂处戎狄之间,地位根本无法与卫相比。
但如今,卫国早已衰弱,常年仰晋国鼻息。他们的故都朝歌先是陷落于狄人,现在又成了晋卿的领地。
当年晋文公争霸时,卫国就背叛了诸姬。投靠楚国,事后国君差点被晋文公鸩杀。到了近几十年。在卫大夫孙林父与卫献侯的斗争里,晋国的胳膊肘也一直偏向孙林父。收容他叛卫,还连带领地一同接纳。
诸姬盟主的吃相如此难看,卫国心中早已不满,而几年前的皋鼬之盟上,晋国还想牺牲卫国利益,在盟誓的排位上将卫国置于蔡国后面,再次引发了卫国的愤怒。
所以卫侯元觉得,再呆在晋国的阵营里,是半分好处没有的。便想要背叛晋国,投靠近几十年间冉冉升起,俨然东方霸主的齐侯怀抱。
若是论起历史,当年还是齐桓公“存邢救卫”,帮助卫国迁都,才避开了被狄人灭亡的悲惨处境。至今在卫国淇、澳一带,国人们还念叨着讲述这段历史的诗篇。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