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献祭,那就请降罪于我罢!”
张孟谈笑道:“倒是一位仁君,和子泰的止殉令不谋而合。”
无恤道:“正是如此,宋公说我与他一样同为仁者,所以拒绝了宋国执政提出将我拘押以报复晋国的建议。他还同意我在宋国随意居住、进出。我的舅兄子明倒是怂恿我说。跟宋公请封于一个千室之邑,做宋国的大夫。有他在旁说项,必然能得到允许。但我思前想后。觉得此事不妥,为了长久之计,我不能留在宋国。”
赵无恤不愿意为了一个千室之邑而留居宋国的原因很简单,他若是没什么志向,只想做个安逸的小领主。那么凭借后世的知识和技艺,在宋国当一个闲散大夫,也能富贵一生。
但他和当年流亡的晋重耳一样,是带着熊熊野心的,在脱离晋国这个樊笼后。他迫不及待想要展翅而飞。但宋国公族太强,国君仁义而安稳,国人忠于公室,没有他施展的舞台。
公族,是与国君有着亲密血缘关系的亲属称谓。同时,建立在“亲亲”基础上的权力分配模式“尊尊”,又赋予了公族较强的政治地位,进而成为一个特权贵族阶层。
赵无恤掰着手指说道:“宋国公族,以戴族和桓族最强(宋戴公和宋桓公的后代)。戴族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