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求看了赵无恤一眼,垂目答道:“中都的土地只能算厥土中下,人口也不多,战前就千余户,七八千人,如今有不少济水以西的流民进入,却剧增到了一万。离秋收还有半个多月时间,夫子不忍民众受饥。便解散了邑兵,以府库中的兵器甲胄为质向邻邑借贷粟米。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二次了,孰料却遇到了盗寇来犯。多亏二位大夫解围。”
原来如此,中都虽然并不算富庶,却是一处战后颇为安定的地方,但人口剧增后粮食倒是成了大问题。
对话中,赵无恤发现冉求表现得很谨慎,他才华不外露,没了方才指挥众人防御盗寇时的勇锐,甚至会给人一种“此人怯弱”的印象,问一句他才答一句。无问时则讷讷而不言。
虽然子服何说过,冉求属于孔子门徒里的“政事”之才,但赵无恤却一直在好奇地看着冉求手下所持的长长竹矛。
这种极长的矛有一个专用的名字,战车上的名为“夷矛”,步卒用的则为“酋矛”。
在甄之战后,与军吏们总结战术经验后,他们发现越长的兵器在线列方阵作战时越是有效。于是赵无恤将戈矛手们的武器加长,尤其是矛手,全部装备了带金属尖柄的酋矛。远远看上去如同徐徐前行的森林。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