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普通,细眉垂目。
他成为孔子门徒也不过数年时间,却迅速成了最受重视的弟子之一,因为天性较迟缓、稳重,所以孔子鼓励他要勇于实行。
冉求礼貌地朝赵无恤和孔子一拜,又朝三位师兄弟微微一鞠,这才垂目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城邑,如果让求去治理,等过了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非求之力能为之,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他说完后。抬眼看了看朝他微微点头的赵无恤,手心出汗。有些紧张。
孔子垂眉皱起,冉求很谦虚,面对外人的时候,可能表现得很谨慎,才华不外露,甚至会给人一种“此人怯弱”的印象。但作为对他极为了解的孔子,却深知冉求极有胆气。
若是鲁国有难,敌军兵临城下,一如那日赵大夫所说“虽千万人而往矣的”。或许就是这个弟子!
但冉求也容易妥协,容易退缩,只是一只脚踏进了孔子之学,并不能称为“仁”,难成大器,这让孔子有些微微苦恼。
赵无恤倒是对冉求“能则曰能,不能则曰不能”的做法比较赞许,一个听话谦虚又能干的手下,是他比较中意的。而且冉求的目标明确,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说的不就是甄邑和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