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们却还在苦苦求学。希望娴熟君子六艺后能被某位卿大夫青睐加以任用成为家宰。也就是方才冉求说的“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家也是一个宗族的基本地盘。赵无恤虽然没有明确成为赵氏世子,但就凭借他一支孤军拿下两个敌国领邑。又成功将其合法化合礼化的功绩。只要他愿意,足以自己开创一个家族作为赵氏小宗,称之为廪丘氏也不为过。
所以齐家之言,在场众人里赵无恤最有资格来说。
而治国这两个字,其中的野心昭然若现,更是说到孔子和子路的心坎里去了。
子路和孔子的志向都是治鲁,子路想让摄于齐、晋、吴之间的千乘鲁国变得强盛。而孔子的追求则更高一些,虽然在中都邑感受到了治理一地的艰难,但他依然没有受挫,觉得只要能被国君任用,让鲁国庶之、富之、教之,建设一个“东周”乐土出来也不在话下。
赵无恤在鲁城曲阜大肆宣扬想归晋的迫切,在孔子等人理解来,大概是希望回国后慢慢做到执政上卿的位置,治理晋国。
他哪里想得到,赵无恤看到晋侯第一眼,就能生出“彼可取而代之”这样的僭越心思来?
此治并非代国君治民,而是直接代天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