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愿,何乐而不为?”
“所以,你为何要选择三桓!?”
这是阳虎最不忿的地方,他现在不怨赵无恤的背信,只是想不通他的选择。
赵无恤摇头叹息:“阳子真以为今日之败,是因为我的反正么?其实无论战事如何,你都是必败无疑的。”
“荒唐!”
“不荒唐,我是外来的晋国卿子,入鲁不过两个月。手里也仅仅有两邑,无论是实力、威望都不被人放在眼里。唯独可以依仗的就是晋国赵氏的身份。我与谋士最初的打算只是隔岸观火,从中获取利益。但把鲁国走了小半圈后,一些事情却是越来越明了了。”
今日之阳虎,一如数十年前的齐国庆封,看似权倾朝野,实则危机四伏。
对内,他把三桓逼到了困兽的绝境,又没有很好地利用鲁侯,除了被他提拔的部分大夫外,大部分贵族都对他敢怒而不敢言。要是学习陈氏的“僭主”路线。分利讨好国人,也不失为一条出路。但阳虎的先军重赋举措却让国人恨他入骨,他亲自主持的阳关也没有善政,据说孔子过泰山之阳,就说出了“苛政猛于虎”,这就等于把自己的根基挖了。
对外,他自以为帮助晋国攻击齐国讨得了霸主的欢心,其实晋国六卿眼高于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