鞅这些时日一直在筹谋一件大事。
那便是迁家!
尽管有许多反对意见,但赵鞅却意志坚定:“三年之内,要持续不断地往大原、狼孟等地移民开拓,待到那数县之地人口多达十万后。便可以将赵氏的家庙迁到晋阳了!”
无恤在鲁国与三桓、阳虎斗智斗勇之余,与晋国本土的消息来往也从未断掉。晋国内部听闻了他的事情,他也通过赵氏如饥似渴地了解晋国国内发生的各自变化。
在上次建议赵鞅“高筑墙。广积粮”后,又陆续寄来了不少简牍,阐述自己对赵氏未来的想法和谋划。
有了对赵氏领地经济、人口十分熟悉计侨,还有聪慧的张孟谈辅佐,无恤对形势的分析愈发中肯。比如赵氏的田亩政策、大本营转移计划、对各小宗和领邑的集权手段等等,许多事情都戳中了赵鞅的痒处,他对无恤是越发的满意了……
如此一来,小儿子虽然不在身边,却依然能向赵鞅进谏。拾遗补缺,不差于他的三个兄长!
但有一件事情赵无恤是不方便说的,那便是关于世子之位的归属。虽然赵鞅上次会面时许下了允诺。但他作为当事人,若是在简帛里一个劲的叨叨,言多必失,失了赵鞅欢心反倒不美。让那些已经意属无恤的赵氏的家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