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人在使用文字、又用文字在做什么,对仓颉而言并无所谓。
虎娃在彭山举行的那场法会,未尝不是受仓颉的影响,或者是与这位前辈找到了某种共鸣。虎娃并没有打算开宗立派,他要求证的是道之本源,无论什么宗门、什么族类出身者,皆可得到指引。
虎娃不禁又想起了仓颉在巴原上的成名“事迹”,他为何会被人称为仓煞?很多年前,郑君向行游到国中的仓颉求助,请他以**力开凿一条穿山而过的涵洞。做为向郑都城方向引流的水渠,不仅可以供城廓中的居民饮水,也能灌溉城外的大片良田。
而仓颉提出的条件,就是要尽观王室珍藏的器物。虎娃现在知道了,这位前辈是想研究上面的各种图腾与铭纹,那是古老而原始的文字前身。仓颉曾经做过中华之地几个月的人皇,估计将宫中珍藏的各种器物、各地部族图腾与记事符纹早就研究遍了。
仓颉施展大神通法力,凿通了一条穿山而过的引水涵洞,然后去找郑君兑现承诺。郑君年高昏聩,当时大概是脑抽了。也不知是受了谁的蛊惑,居然反悔说什么“传国重器不可示人”、“有种就从我的尸体上踩过去”之类的话。
郑君可能也是有所顾忌,因为郑室国的传国器物中有几件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