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这一层级,而这一层级的将校指挥下一层级,逐级传递。
这种指挥的方式优点在于是个人都能指挥足够大规模的军团,可缺点在于太慢了,一层层的下令,很有可能造成的结果就是你的命令传递到最底层,已经晚了好几个阶段,而晚了几个阶段的指令强行被执行的话,十有八九就会造成上层微操让下层崩盘的局面。
当然如果有预读能力那就无所谓了,可具备预读能力的将帅,随便学个指挥系,都不会比这个差。
故而巴拉克将指挥系进行了精简,精简到了五层,当然如果在防御的时候五层勉强还是能跟上的,但进攻的时候,五层传递的话,肯定赶不上,而且五层指挥架构的话,其实会让指挥变得更为粗糙。
伍长,什长,队率,伯长,军侯,这就已经五层指挥体系了,而这个体系在汉室不会超过五百人的规模。
巴拉克因为不具备成为大军团指挥的天赋,又必须要指挥军团,于是重构了大军团的体系,换成自己能友好指挥的体系,十八万正卒筛选其中骨干,构造了1-5-125-625-3125的指挥框架,实际上到最后一层只需要指挥五十多人了。
这种方式的弊端不小,但确实是让巴拉克能成功操控十多万正卒进行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