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经》的第二个原因是孙豪的私心,这本书,是一本传记,一个来自北原的牧牛童,偶得一幼年神牛认主,从此按心性行走天涯,游走万里的生涯故事。孙豪的私心来自于书中记载的一些花花草草,也就是一些中草药的药理和认知,这牧童尝遍百草,记载了大量的中草药习性和药学,孙豪觉得,把这东西好好整理一下,回去交给母亲,应该对母亲的医术很有帮助。
《牵牛经》一直放在藏经阁无人整理,原因很简单,价值不显,粗略一看,居然记载的是世俗见闻,中草药什么的,世俗秘闻什么的,皇朝变更什么的都有,换个修士来,谁耐烦去看这东西,有耐心的修士读过几十万字,发现依然是这一类东西,也就不去管它了。
典型的,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牵牛经洋洋洒洒几千万字,孙豪虽然在读,但估计耗时日久,所以给自己定了一个计划,那就是每天抽出两个时辰的时间去读,因为牵牛经没有断句,还是古篆,还要边读边整理,想象的出来,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自从进入藏经阁,孙豪的作息时间再次走上了很规律的道路。晚上炼气直至经脉涨疼,白天就扑进藏书阁书的海洋,当然,每天两小时解读《牵牛经》雷打不动。
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