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好的简牍,也仅能换五枚袁大头,且几乎无人愿意接手。
但在冷传芳看来,简牍传承着中华历史,是中华文明记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远比那些金银珠宝有价值得多。
他一看男子拿出来一卷简牍,立刻冲接待男子的阿七喊道:
“阿七,把东西拿来给我瞧瞧。”
伙计将简牍捧到冷传芳面前,他伸手接过,发现沉甸甸的,远比普通的木简或是竹简要重得多。
他不由得心头一怔,
“怎么这么沉?难道是用某种特殊的木材制成的?”
他用手小心翼翼地拭去简牍上的污泥,顿觉心里一阵激动。
这并非木简,而是玉简!
玉简,顾名思义,是以玉质的薄片制作而成。
在简牍流行的时期,工艺水平有限,要将玉石打造成大小厚薄均为相似的薄片极难,故而玉简十分罕见,往往用于记载极其重要事件。
冷传芳连忙戴上西洋老花眼镜,捧着玉简,仔细地查看起来。
玉简上的文字是用刻刀刻上去的,而且是一种字体颇为奇特的文字,看起来有点像龟甲文(注:甲骨文的另称)。
二十多年前,龟甲文在河南殷墟首次被发现,曾轰动一时。龟甲文可算得上华夏文明最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