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出。
最终,李恪说服了桂州众官员,确定了在安南州设玻璃厂的决议。
尽管大家都从未见过玻璃,但在李恪的介绍下,得知玻璃是一种跟水晶形状、颜色相近的固体,制作简单且材料成本不高,且具体形态可以自行雕琢。
最重要的,能卖大钱.....
为了筹集建厂的银两,同时不影响工人们的俸禄,李恪又从桂州、广州两地的奸商身上刮了‘层’油,又卖出一部分官府所有的良田给两地的富豪世家,发现还是不够......
李恪只好将触手,伸到广州的海关......
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广州的海关没收过一分的税,这可便宜了专门做外贸的富商,同时也让国外的水果、丝绸和盆盆罐罐,大规模地涌入广州,出现在大唐各地的集市中。
因此,每日来往的商船从李恪接手时的两艘,在零关税的诱惑下‘野蛮生长’,剧增到一百艘,单日成交额高达1万贯,并且还在不断创新高
李恪一道政令,将关税提升了一成。
每天300贯,一个月就是9000贯,不仅满足了广州、桂州两地近3万工人的俸禄,还让李恪有更为充裕的资金,购买原材料,以此节省民生值的消耗,制作出更多的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