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约定了高唐、聊城、阳平三座县城为兵力集结点,中途各路兵马都可以自由攻击沿线各城池、镇村领地,还设定了丰厚的奖励。
因而袁绍的各路兵马都是卯足了劲头,所过之地都意图尽量攻城略地,以图建功立业。
然而类似发平县城的情况却是屡见不鲜,袁绍的各路兵马不管是打散的时候,还是逐渐聚集起来之后,攻下的领地数量都较为有限。莫说是县城级别的领地了,他们甚至在镇、村等级领地上都吃过不少亏。
主要还是杨锐领地之内的地方兵力较为丰富,为了躲避济水、黄河之上太史慈大船的阻击,袁绍兵力选择了黄河、济水最为弯曲的漫长河段,化整为零渡河而过,而这一策略也导致了袁绍兵力有些过于分散。即使同一路大军渡河的时候跨度也非常大。
如此一来所造成的结果,便出现了局部地域袁绍渡河兵力甚至还比不上当地杨锐兵力的情况,这些袁绍部众不要说去建功了,甚至刚一渡河便遭遇到了迎头一击,出现了不小的损失。
当然了,这种情况毕竟还在少数,袁绍部众占据主动的时候还是要更多一些,只是这种主动并没有带来太多的战果罢了。
不过要说到战果,袁绍部众当然也不是毫无建树。城池方面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