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越是兵多,越是主动进攻,反而会败的越惨。
因为兵多后勤粮饷供给就越困难,兵越多,统一的指挥调动就越难。
而刘钧虽不清楚明末关外的战事过程,却是知道正因为大明把朝廷最后的精锐都葬送在了关外,才导致了中原流匪无人可制,中原大乱,又使得朝廷彻底的失去了重整旗鼓再防守关外的能力,最终北京被李自成先攻破,随后清军入关窃取天下。
刘钧已经不是刚来大明那会了,他很清楚大明军队的真实情况,文臣统兵,太监监军,底下士兵也是良莠不齐,甚至督抚总兵们还很难有一致的配合,朝廷各部还总要扯后腿,皇帝还要瞎指挥,这样的军队别说是二十万,就是再多个二十万,都不一定打的过此时上下效率极强的清军。
相比起清军,明军缺的正是效率,缺少的是协调,明军是盘散沙,清军却能凝聚起来。明军如果依城而守,还好,若主动进攻,那就是自寻死路。如果只是防守,那刘钧驻守金州,无疑更加合适,不会增加宁锦负担,也能分开牵制敌人。
如果是要去进攻,那刘钧认为根本不到时机,不论怎么说,刘钧都不认为明军此时就对清军有多大的优势。
刘钧决定出兵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