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司空,后成定制。
另一面,亲王之后通常都不封嗣王,虽然北宋时有嗣王这一爵位,且规定亲王之子承嫡者封嗣王,可事实上如同虚设。此外,皇子封王者,王爵仅止其身,而子孙无问嫡庶,以其中最长一人,封公,其余子孙不过是承荫入仕,为环卫官,然后以序迁转,与异姓贵官荫子入仕一般,必须历任年深,排资历,方特封以王爵(郡王),而其祖、父所受之爵则不予承袭。亲王子不封王而只有一人继承公爵,因而在北宋中期一度出现了“宗姓几无一王”的局面。
这种制度,使得宗室的权力大受限制,甚至有过宗室几无一王的局面。这和明朝是完全相反的,明太祖之初,定制袭封: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
诸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
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诸子则授镇国将军,从一品;孙辅国将军,从二品;曾孙奉国将军,从二品;四世孙镇国中尉;从四品。五世孙辅国中尉,从五品;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从六品。
而且大明的这些宗室爵位品级很高,最低都有从六品,俸禄也高,更有大量赐田,使得大明就跟养猪一样,到现在,天下各地的宗室都达到八万以上,朝廷一年的税收用作支付宗室的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