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有一些是唐毅的亲信,他们挑头,但是能号召这么多追随者,绝对不是唐毅一个人能做到的。
实际上,从上书之人的身份就看得出来,这场危机的本质。
参与上书的分成三类,第一是以谭纶、唐慎、王忬、王崇古等人为代表的六部和督抚,这些人是大明朝廷真正做事的一群人;第二类是汤克宽、卢镗、戚继光、马芳等带兵武将,他们和俞大猷都有袍泽之情,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至于第三类,就是魏国公徐鹏举等人代表的勋贵集团。
长久以来,明廷重文抑武,勋贵的势力被压制到了极限,他们除了能世袭罔替之外,别的都要听从文官的安排。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他们借着俞大猷的事情,跳出来施压,再正常不过了。
当然了,在这场大戏当中,勋贵只是配角。
真正对决的还是文官内部,以六部督抚代表的实干派,和以科道言官代表的嘴炮派。
长久以来,言官因为拥有风闻言事的权力,位卑权重,上至天子,下至普通官吏,都在他们的弹劾范围之内,有些固然是罪有应得,但是更多的却是互相倾轧,争权夺利。
六部九卿,督抚州县,作为官场上真正做事的一群人,长时间受到言官的无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