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之中,不乏有识之士,他们看得清楚,如果任由局势发展下去,东南迟早会吞并了晋商,几乎是无解的局面。
此前曾经想过开发毛纺产业,后来又困难重重,被迫放弃。最后剩下的一线生机就是宝钞。
大明宝钞是在洪武七年,由朱元璋发行的纸币,最初一贯宝钞,值银一两,能买一石米,到了永乐朝,就要二十贯才能买一石米,其后宝钞不断贬值,到了正德以后,近乎废纸一张。
当然了,也没有停止发行,比如官员发薪水了,或者给宗室发放禄米,不好直接降工资,就会用宝钞折价,弄得大家伙苦不堪言。
宝钞甚至成了朝廷的负担,可晋商却不这么看,他们背地里经常痛骂朝廷官员昏庸傻帽。
守着金山要饭,宝钞本来是个好东西,关键是缺少抵押品,朝廷随意发放,造成贬值严重,老百姓自然失去了信心。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历代所见多有,宋朝的交子,汉朝的白鹿皮币,甚至千古偶像诸葛亮,也干过这种事情。
刘备占据四川之后,真是陡然而富,穷小子进了大观园,看什么都是好的,偏偏囊中羞涩。诸葛亮就给他出主意,发行太平百钱敛财。
所谓太平百钱,一枚有五克左右,只比普通铜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