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阶更是不吝笔墨,他指出自己并非一味迎合严嵩,而是做了许多谏阻的工作,从中调停,回护忠良。奈何严嵩威望,官职,圣眷,实力,具在老臣之上,无力与之正面争衡,当年曲意迎合严党者,又岂止老臣一人,比如少保胡宗宪等等,都给严家父子送了大礼。人们说胡宗宪是大局为重,不得不为,奈何到了老夫身上,就是居心叵测,阴险小人,实在是难以令人信服……
徐阶拉拉杂杂,的确把他的难处说了出来,辩驳了很多指责,当然也用了大量的春秋笔法,替自己喊冤。
可是这些已经不重要了,杨博把奏疏翻到了最后,徐阶再度郑重请辞,希望能够致仕回家,颐养天年。
他提起笔,在上面写了一个字:准!
然后回头,看了一眼儿子,笑呵呵道:“为父这一招如何?”
杨俊民瞪大了眼睛,呼吸急促,下巴差点掉下来,还可以这么玩啊!
历来大臣请辞,皇帝都会慰留,或许是三顾茅庐留下来的规矩,一般都要上书三次,以示诚意,而皇帝也要再三挽留,这样才能显得君臣相得,显得体面风光,不至于外人说闲话。
徐阶已经上了两道辞呈,这是第三道,按规矩应该驳回,可是杨博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准了,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