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普及,仍不现实,现在大陆连电视机普及都还没有达到呢。
可通过类似于网吧的集中式硬件资源平台,人们仍然可以比较容易地接触到这一最新科技产品。
在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基础后,对个人电脑使用上的进一步掌握,“脱机”状态下也可以完成。
比如通过键盘的硬纸板印刷品,用户能够以模拟的训练方式,巩固计算机输入的技能掌握。
而个人电脑的技术核心之一,即软件编程,也完全可以在纸面上敲定之后,再在真实的电脑上调试。
几十年前的大型机时代,计算机的使用在美国算是一个仅有精英阶层才能接触的特权象征,可硬件资源有限,上机机时紧张,并不意味着没有计算机普及的基础,书非借不能读也,由此倒是刺激了个人电脑的出现。
不难看出,这里面的关键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虽然现在中国没有美国那样的教育发展水平和经济基础,但领袖号召力、望子成龙,以及 “白卷英雄”和“读书无用论”泡沫后人们对知识的向往,等等软件因素的影响却不可小觑,其未尝不能起到助推的作用。
当然了,要想保持“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的热度,也需要一个长期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