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80386进行了重大升级,从16位架构变成32位架构,并增加了虚拟模式,还采用外置高速缓存来解决内存速度瓶颈问题;Intel80486则将外置高速缓存改进为内置高速缓存,又集成进了FloatingPointUnit——浮点运算单元即FPU。
不难看出,英特尔在把自己的命运完全压在微处理器业务上后,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发展产品,加入各种新特性。
可微软的indos还无法加以深入利用,今年又没什么反响地推出的indos2.1x版本分成了两个分支——indos/286和indos/386。前者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访问High_Memory_Area——高端内存区即HMA,也就是1024KB至1088KB之间的64KB内存,以及更多的Expanded_Memory——扩展内存;后者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充分利用Intel80386的三个内存模式。
indos研发之所以还停留在如此“肤浅”的层次上,除了因为IBM-PC在架构设计上的先天不足导致了各种限制外,还有微软自身技术实力不济的因素。
看看四代方圆个人电脑-MMX和studiOS1988这套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