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叫做保罗-卢斯赛伯吉纳()的人进入了公众视线,他在那场屠杀之中,解救了近一千名无助的难民,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之后,让人们重新回忆起了那段灾难历史——那是自二战结束一来,最惨烈的一次种/族清洗事件。而后伴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卢旺达以及非洲其他地区的战火也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这一切听起来十分耳熟——让人忍不住就回想起“辛德勒的名单”的筹备过程,几乎可以说是如出一辙的,而卢斯赛伯吉纳的事迹也与辛德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卢旺达饭店”开机之后,就有媒体以“非洲辛德勒”为标题报道了保罗-卢斯赛伯吉纳的事迹。西洋镜影业的算盘堪称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选择这样敏/感的题材,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他们是不会失败的,即使作品的成品质量糟糕透顶,影评人也不会破口大骂,因为这是敏/感话题,没有人愿意随意妄言,一不小心就踩到地雷了。种族题材、心智障碍题材、人道救援题材等等,具有道德正确性、政治正确性/指标的作品都有这样的特点,即使惨败也不会太难看,最多就是被颁奖季的诸多作品淹没而已。但,一旦成品质量达到了平均水准,那么作品就率先抢占了道德制高点。
类似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