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为此有两个很出名的故事,被黛姬讲给公孙策,公孙策表示难以相信。
第一个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双方战斗,一方打不赢可以逃,却不能求饶,求饶是很丢脸面的事情。只要和追兵拉开五十步的距离,对方就不能再追击。那时候的士和士之间的战斗,一般很少杀戮,都是俘获对方,换取赎金和名誉。所以战场上一方战败,士为了避免被俘获都会逃跑、
其中一个跑了五十步,另一个跑了一百步,前者笑后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熟知规则,边跑还在计算与后面追兵之间的距离,拉开五十步距离就停下了。跑百步那个纯粹就是吓傻了,不顾一切的跑,甚至有可能把跑了五十步的那个战友也当成了追兵,见对方停下,他才停下,中间刚好也是五十步左右。跑五十步的士能嘲笑跑百步的士胆怯,就是这个原因。
只是后来两人的行为都算不勇敢作战,都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完全就是两个不同时代背景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好像过去的一些事情我们总是难以理解,就用现在的标准去看,难免会南辕北辙,似是而非。
另一个故事很简单,两国交战,一方战败开始逃。结果车兵的车轮卡在路边的沟槽里了,后面的追兵追上来居然帮车兵将车轮撬了出来。两伙士兵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