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本章中出现的部分清军将领借鉴金庸先生《鹿鼎记》的一些设定,如图海、施琅、赵良栋、孙思克等人出场的时间地点,以上皆为历史真实人物,其中所列之人确为康熙朝名将,至于金庸先生杜撰之虚拟人物及故事桥段,笔者绝无抄袭之意。
4,因为情节需要,笔者对文中出现的部分历史人物进行了修改,如周昌(周培公)、李光地、陈梦雷等人的年龄及生平经历。
5,本书出现的康熙朝火绳枪取材于历史真实事件(可见《清史稿?世祖本纪》),文中把抬枪归入火炮类(当时抬枪规格不一,但就兵器性能来看,笔者个人认为在当时战争的兵器使用中,大部分可以列为小型霰弹火炮),所以火炮数量出入较大,其科技水平暂时并无任何篡改提高。另:燧发枪技术在明末就已出现并载入书籍,中国可自行研发制造,当时也曾有军队少量装备;本章火枪中的膛线是指直线膛线,自明朝中叶由土尔其传入并列装明军北京三大营(可见《明史》),不需要车床等工具加工,手工作坊即可完成,这里与现代提及的螺旋膛线相区别。
6,本书开头部分,即主角率军偷袭北京的行动,属于笔者个人臆想,借用部分历史资料虚构,无任何推敲讨论的价值,请勿以此攻击作者。这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