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不知民求的局面。文章举例说明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整篇文章除了这个例子,其他内容跟放个屁差不多,或许比屁还少点味道。就是有了这个例子,一切就变得有味道了,大大的味道熏的很多人坐立不安。纷纷打电话询问这篇文章是何人批准发表的,又是何人写的。答案很威猛,今上批准的,‘求是’这个笔名则属于一个叫林文舟的中央日报社的记者,背景嘛,不好说,据说他报到的那天是胡总理的儿子华夏兵器进出口总公司的总经理胡建平亲自送来的。
林文舟举得例子就是五年前的平城煤矿爆炸案前后处理经过。五年前的臭事,被厚厚的黄土掩盖。这些黄土层层叠叠,包括了利益交换,掩盖真相,灭绝人性,无法无天,权钱交易,最上一层土叫妥协。叶皓东这些日子一直在忙着揭开这最上面的一层。
妥协,总是带有几分不情愿的意味的,在这种事情中选择妥协而不是推波助澜的人,至少心底还有操守、正义、是非的影子。妥协是政治家必备的素质,不会权衡不会妥协的政治家还叫什么政治家?那叫理想主义者。所以越是有资格妥协的人物,越是大人物。
叶皓东想揭盖子,高一方说他不自量力。等叶皓东具体实施,挖到第一层土的时候,他彻底明白了高一方那句话的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