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改天换地的,苏联早就对世界革命没什么兴趣了,对于一些地区的**态度,就是你自己发展起来苏联很高兴,你要是覆灭了苏联也不心疼。如果不是赫鲁晓夫时期对输出革命没什么热情,伊拉克**也不会覆灭的一点波澜都没有么,当列日涅夫开始重新开始输出革命,苏联的形象已经远远没有冷战刚开始的光鲜亮丽。最重要的是,很多重要地区的**者早已经被清洗,再也恢复不过来了。
勃列日涅夫看起来中庸没什么主见,但和赫鲁晓夫喊口号不同,他确实在开始尝试捡起来斯大林的一部分政策,然并卵。勃列日涅夫越会扮猪吃虎,对整个谢列平集团的威胁就越大,谢洛夫就害怕勃列日涅夫表面上那种老好人的态度,他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为了打垮自己的竞争对手把能力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事实上如果斯大林之后就由勃列日涅夫当政,苏联的情况也许会好得多,但谢洛夫永远都爬不上去。
这次来到喀拉拉邦,谢洛夫是以工作考察完毕休假的名义来到这里,喀拉拉邦的景色相当不错。有一种多元化社会的感觉,这不是讽刺,和印度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对比,任何一种变化都不会比种姓制度更差,哪怕是欧洲正在自杀的多元化社会。
从新德里大使馆抽调了一些翻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