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就可以推导出来在相似状态中的舆论导向。古巴导弹危机表态,苏联看重的并非是西欧的舆论,而是那些刚独立国家的声音,原因也在于此。
“没有,那些国家对中国没什么好感,只不过因为以色列横插一脚,连带对印度的看法变的比较差,但是要说对中国印象很好嘛,那倒是不一定!”谢列平一脸严肃的回答道,“从变成了支持印度变成了对两个国家都不支持……”
勃列日涅夫一只手拿着钢笔不断的摆弄,抬起头评价道,“最终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所谓的舆论倒向,我倒是认为有用但是没有大用,只能作为符合中国国情的考量。如果是我们和美国对抗,那么那些几颗原子弹就能炸平的国家表不表态有什么用呢?”
“好了,同志们我们谈谈下一个问题。你们同意谢洛夫的意见么?以色列凭什么搀和到这件事情当中?会不会是美国人又刷了一次阴招?”赫鲁晓夫更加注重后面一点,那就是美国想干什么,有什么目的?其他问题在美国问题存在的情况下,可以先搁置。
“按照尤里的意思,美国在对中国没有办法的同时,其实想要敲掉印度的声望,有可能通过以色列作为媒介,羞辱印度!”谢列平发言道。
这种理由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