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很快不仅谢琻的父兄知道了,连洪武帝都听说了。一日洪武帝在端嫔处歇时,装似不经意地笑道:“让之少年气盛,这次却也让人制住了。”
端嫔乃是谢琻的姑母。受了洪武帝这句话的敲打,转头就给谢父递了话,让他管教谢琻。
“你以为你是谁!天王老子吗?!”谢父教训儿子从不手软,一台铁砚一扬手就砸在了跪着的谢琻的额角上,一行鲜血顿时涓涓而下,“考了个榜眼就鼻孔朝天,敢去调戏状元了?!我看这仕途你是不想走了!”
出师不利,谢父严厉叮嘱谢琻让他在翰林院内小心谨慎,莫要再胡乱说话,为人更要谦逊低调,不许再摆世家子的威风。
但这天……也着实是太热了。
再加上手头修史的工作极为繁复,细节需反复核对,半点差错也出不得。谢琻又不是耐得下心的人,一想到后面还有八月份的酷暑,心头更是燥起,当即扔了笔起身。
出了门,那股子发酵了似得臭味终于消散了些。谢琻站在门前百年老槐的树荫下,闭起了眼睛,然而偏偏今日无风,并不能让他贪得一丝凉爽。
此时身后有人叫他:“让之?”
谢琻回头一看,见是吏部侍郎刘凌,当即回身行礼:“大人。”
同为京城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