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莽一波看看。
因为他发现,哪怕他带着数百年后的智慧坐在这里,综合当时的社会实际,也根本没办法给出一个十全十美的解决方案。
每一种方案,都是有风险的。
但他是玩家,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一次次地重来。所以他完全可以大胆地尝试。如果不行的话,那就从头再来,不必像王文川一样瞻前顾后的。
想到这里,楚歌改掉了青苗法的规定。
在青黄不接时,官府要提供无息借贷,也就是不收取任何利息。
官员的考核中,也不再以青苗借贷数量为考核标准。
楚歌倒是也想过是否找到另外的一种考核标准,但想来想去,还真没办法考核。
于是干脆,不考核了吧!
楚歌知道,王文川变法失败的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用人不当。
而用人不当,一方面是因为许多钻营小人为了更快地获得提拔,混入了新党的队伍中,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种过于急功近利的考核制度,给了这些人可乘之机。
以青苗借贷为考核,最终选拔出来的,一定会是一些急功近利之徒。
假设有两名官员,一名官员严格按照王文川的办法来执行,不做强制摊派;而另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