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拿到一边后,露出来的还是一张设计图,不过相比第一张,这张设计图分成了六个局部,而且旁边还写着尺寸、解释说明和设计思路等文字,整张纸显得非常满,不过却丝毫没有凌乱的感觉。而且旁边还有着详细的编号,以及乾隆的印章。
随后几人一连看了十几张,都是圆明园海晏堂的室内设计图,以及外景设计图,非常详细,几乎具体到了每个边角,几乎不下于现代的工程设计图和室内设计图纸。
最后,四人分开数了一下,在这一个厚度五公分的纸包里,居然有两千张这种设计图纸。几乎包含了圆明园内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五竹亭、方外观、海晏堂、蓄水楼、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方河、线法画等十几处西洋楼的景观详细设计,边边角角都没有落下。古人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是怎么一笔笔画出如此工整而又严谨的设计图纸的。
而且,两千张长八十公分,宽四十公分,相当于五千多张a3纸一样的书写面积,重量居然只有不到三公斤,而且两千张纸的厚度也只有不到五公分,更难得的是,如此薄如此轻的纸张,笔迹却丝毫没有浸染的迹象。这种造纸的水平出现在两百年前的古代,简直不可想象。
如果换到现代,普通的a3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