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借由它将熙平公主拉下来了。
但是在魏酣中看来,这不是登闻鼓重不重要的问题,而是叶家内宅这些命案,无须花费这样的朝廷心力。
顾璋的话语,明显带偏了话题。
于是,魏酣中深深地看了顾璋一眼,才道:“登闻鼓当然十分重要,然处理登闻鼓之事,有一套严密的流程,臣仍旧认为,此事无须大理寺插手!请皇上三思!”
对此,顾璋也没有退让,继续道:“皇上,微臣赞同万大人的奏请!多一个人便多一分力量,臣恳请皇上准许!”
听到这三个朝官的话语,永昭帝半眯起眼,脸上看不出意思来。
而其他朝官却不像帝王那么平静,他们听着这明显是针锋相对的奏言,都不禁打量起顾璋来。
在一众胡子花白的臣子中间,年轻而清俊的顾璋格外引人瞩目。
朝官都记得,这个年轻的官员是因为荫蔽才成为中书舍人的,是皇上对南平顾家的优待。
中书舍人是皇上的近臣,有起草诏书的权力,顾璋在中书省任职,想必亲近皇上的机会很多,对圣意的把握想必也很准。
现在顾璋这么说,莫非他所奏请的话语,是皇上的意思?
有不少人想到,这是顾璋第一次在朝中有这么直接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