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时间比较长、比较充沛的所在,而大量向荒野的阴僻之地蔓延。
这样的陵园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热议,有人事不关己,有人暗自心动,有人对眷恋在人世间的亡者忧心忡忡、不满的情绪日月累积,以至于爆发大量冲击陵园、摧毁陵墓的行为。
但这些都不是我们现在关注的重点。
眼前的这一片陵园位于悬崖峭壁之下的一块、长期得不到光照的阴暗潮湿之地,腐朽气息在这里弥漫和浓郁,大量腐烂和鲜活的尸体日益改变着这里的环境,陵园的入口有一座石碑,一座已经开始生锈的钢铁大门,一队畏畏缩缩、小心翼翼巡视的保卫,一块公司的LOGO和几行宣传性的文字铭刻在大门上,探照灯刺破黑暗,警惕着可能出现破坏陵园的激进分子。
能够埋葬到这里的人没有穷人,最次也是个中产阶级,有些人在死亡之前,“捐献”了自己毕生的财产才能在这里获得一块安眠之地,资源异常充沛,自然做了大量针对性的措施和设计,其中,仅仅是防潮和防止山洪将这里摧毁就耗费了巨大的资金。
一股阴森森的凉风吹过,眼睛的余光里,似乎能看到四处飘风的惨白身影,保卫们胆战心惊的巡视过一遍之后,马上进入有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