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里查看着。看了一圈,他心中就有数了。
    眼前这几户人家倒真的是周炳林这个千户好心,是扎扎实实的匠户。
    明朝的规矩,祖辈是干什么的,后辈就一样得干什么。
    永乐年间你家是当兵的,好,万历崇祯年间,你家还是当兵的,朝廷的兵籍上,一定会有你家的名号字样。
    洪武年间,你家是军中的匠人,好,你家世代便就是匠户了。
    这种规矩,在早年其实有用。朝廷有征伐战事,击鼓召集军户,一下就是几十万大军应召而出。要有什么大工程,现成的有匠户名册,按册点人就行了。
    历朝历代的大工,就是以匠户为□□,军户当帮手,这么一点一点的修起来的。
    时至今日,这种免费徭役性质的征发已经维持不下去了。匠户过的比军户还惨,因为他们的口粮比军户还要少,做的工比军户还要重,不逃的才是傻子。
    被看住做活的匠户,真的是奴隶一样,从出生到死亡,一生劳作到死,不得享受半天,是人间至惨之事。
    所以到了明末时,真正的匠户已经不多了,反正朝廷能掌握的是不多了。
    眼前这几家,有锤子凿子风炉等一全套的工作,看起来,确实是正经的匠户了。
    “来,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