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现在明朝这会子,井盐倒是晒盐法,但十分原始粗陋,出产的数量也少。象是淮盐鲁盐,都是海盐,全部是由世袭的灶户从早到晚点灯熬油的煮海烧锅制出来的,成本高,产量低,要不然明朝百姓吃盐不易,盐商利润极高,主要还是没有解决掉技术瓶径。
    当然了,张守仁也没有大发善心,把这种技术广为推广流传的计划。
    这盐池看似简单,高低也有不同,进水结晶也有学问。
    除了最心腹的一批人,这个技术上的要点他是不打算透露的。最少,要在他掌握相当强的权势和力量之后,才会考虑到推广晒盐法来解决天下人吃盐的问题。
    现在就推广,只会便宜一群盐狗子,普通的百姓是占不到任何便宜的。
    “明日安装这具水车,然后调集人手,除了铸炮的人之外,继续打造这些水车,凡参与做事的,每天供给鱼肉米面,按月每人领二两银,老林,你和几个老手匠人,每月支领五两,到年底了,再给你赏红包!”
    丢下一句叫所有匠人热血沸腾的话,张守仁也是心满意足的离开。
    回到家中,张守仁叫老张贵点亮油灯,研磨好墨水,然后借着油灯的微光,开始费力的书写着一封“八行”书信。
    对一个武将来说,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