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洞,一次储藏几十万上百万两的白银都不是稀奇的事。
    这样这些白银就退出了流通领域,使得民间的货币量一直在稀缺状态,而且在小额交易过程中,银子一直是被夹剪夹来夹去的,无形之中就造成了很多浪费,而大量的银角子汇总在官府那里时,所有交易人都要被官府坑一道……明清两朝,辅币量严重不足,前者是因为失败的货币政策和开矿能力的不足,而后者就是彻头彻尾的愚蠢……清政府根本就是禁绝开矿,除了少数官矿之外,任何民矿都是禁止的,而且在清朝形成了一个自以为正确的传统就是厉行矿禁。
    大臣向皇帝提议开矿就是食利,就是急功近利,而反对驰禁者就是老成谋国,是识大体。
    这种认知,在康熙至乾隆这百来年中犹为厉害,成为当时朝野认识的主流。
    哪怕就是到清末,大量的外来银币涌入,清廷还如驼鸟一般缩在幻想的沙里不肯拔出来,眼看就要亡国了,才羞答答的出了几批龙洋,而且还是辅币不足,这个问题,一直到国民政府都没有能解决,到共和国之前,银洋和铜钱在民间都是正常使用……货币量不足,而且黄金储备不足,信用体系始终未能建立的起来。
    经济问题不是张守仁的强项,不过好歹也看过几本专著,他心中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