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自有主张,吾辈又何必过于越俎代庖呢?”
    内阁同僚们的一派乐观之中,薛国观却是众人之中心思沉重的一个,调张守仁容易,但一系列的准备就非得做好不可,而看内阁之中,似乎还是从私心出发,很少有人觉得这是大明和东虏之间的一次关系命运的大战!而调张守仁这样的名将大将往关宁,则也是大明的最后手段,非得慎之再慎不可。
    在内阁的角度,见解却是和薛国观完全不同。
    士大夫最畏怯的就是流贼,而流贼之中则以张献忠风头最劲,被视为最危险的人物。
    此贼一除,说明大明犹有天命,最少还得有一个甲子的国祚,既然如此,大家身为大明臣子,心情自是大好。
    流贼之下,最被视为威胁的当然就是跋扈的武将,张守仁现在当然首当其冲。
    好在皇帝处断的很好,调派此人到关宁前线,这是最妙的法子。
    以张守仁的能耐,放在山东或是登莱,根基在彼,封伯加大将军,地方上谁能制之?当然,现在巡抚已经制不住张守仁,但最少在名义上巡抚和监军道仍然能节制总兵官,而一旦名义上都不能节制……这后果就太严重了!
    将张守仁派往关宁,那里的将军都是将门世家,宣府的杨国栋资格老,一门三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