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非言形体端然,瞑目合眼,此是假坐也………(静坐须心如泰山,剪除念想以定心)
……………………………
第十一论混性命
性者神也,命者气也。性若见命,如禽得风,飘飘轻举,省力易成……(修炼性命)
第十二论圣道
入圣之道,须是苦志多年,积功累行,高明之士,贤达之流,方可入圣之道也………(入圣之道须积功累行)
第十三论超三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乃三界也。心忘虑念,即超欲界;心忘诸境,即超色界;不着空见,即超无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在玉清之境矣!(超越欲界、色界、无色界)
第十四论养身之法
法身者,无形之相也。不空不有,无后无前,不下不高,非短非长。用则无所不通,藏之则昏默无迹。若得此道,正可养之;养之多则功多,养之少则功少。不可愿归,不可恋世,去住自然矣!(养身之法在于得道多养)
第十五论离凡世
离凡世者,非身离也,言心地也。身如藕根,心似莲花,根在泥而花在虚空矣!得道之人,身在凡而心在圣境矣!今之人,欲永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言十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