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是我初步规划的路线。”
周凉见她凑过来,他很自觉地往后退了退。
“我的意思是,我要在书院到凤凰墅的这段路上,设置一条乘车路线,这条路线从书院出发,途径茶山、虾塘、花海、榆林寺,最后到凤凰墅,一共六个站点。”
祝江江把自己的想法跟他仔细说明,还举了例子。
“就比如说,你在凤凰墅买了房子,中午饿了,自己不想做饭,想吃我家酒楼的饭菜时,你就可以乘坐我的马车去,两个站点一文钱,单线一趟就是三文钱。”
“我收的是你坐马车的钱,不是路过费,你要是走路去,我就收不到你的钱,也就不存在过路费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在这个没有公共交通概念的时代,要解释这么个东西,比她想象中要难。
周凉这么聪明的人,他的理解都是过路费,那别的百姓会怎么想?
“你的站点都是你家的生意,那为何不把兆笙楼也加进去?”周凉好似懂了,所以他才会这么问。
说到这个,祝江江就有点泄气。
“我倒是想啊,可是路线规划到城里,城里人怕是不会同意吧?”
江南镇的百姓虽说对她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