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林延潮笑了笑,然后踱步思量,在没有改良印刷术前,造纸术前在这个时代办报纸确实有些难,主要是成本来不来。
五千字书刊,要两钱银子,这是多少钱?朝廷给官员雇役钱是一个月一两,也就是一名普通老百姓要工作六天才能读得林延潮学刊,这还是成本价。
林延潮从后世知识大爆炸时代而来,就知这个时代读书是多昂贵的事了。
现在网上只要二三十块就能看一本百万字,古今难易可想而知。学刊报纸之事,若不想到降低成本的办法,还真不容易推行。
林延潮道:“明日下午课后,你们随我前往书坊走一走!”
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林延潮与徐火勃,陶望龄等几名弟子,去了书坊一看,终于明白为何成本那么高了。弟子们给林延潮找的刻字书坊相当高大尚,竟然是国子监监刻坊。
司礼监经厂和国子监监刻坊是当时国家最大的雕刻作坊。
监刻坊采用的是刻铜活字的印刷办法,那当然是成本下不来了。林延潮记得清朝时福建有人请人刻铜活字,共铸了铜活字四十多万字,用了足足二十万两白银。
林延潮也知弟子们是一番好意,他们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