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叫声。
所有部队从三座倒塌残破的城门离开,向郭庄前进。这支部队最大的特点就是担架队,无论是哪支部队的,只要没死就被用担架抬走,这也是一个特色。
一般部队转移,伤员都留下养伤,或者提前转移。连萧山令和宋希濂都不明白,薛茹为什么花这么大力气,把好几千伤兵全部带走,这样严重拖慢了部队行军速度。
薛茹以她机智的头脑,暂编军取得的辉煌战果,确定了她无上的权威。谁也没有争辩,同意这样作。那些被临时征用的南京百姓,虽然十分不满,也不敢说什么,只好加入抬伤员的行列中,好在还有不少是士兵抬着的。
这些倒在担架上的士兵被感动的流眼泪,今后让他们为薛小姐去死,都会毫不犹豫。这样的指挥官哪有?这种情况下都没有丢下他们。
对此,宋希濂和萧山令他们认为,薛茹在赢取军心。这些伤员一旦好了,必将是薛茹的最忠诚士兵。可是,谁都不知道,薛茹真正害怕的是南京大屠杀,城里已没有多少百姓了,而日军伤亡这么大,这些伤兵留下,恐怕都得死。所以,不管多困难,也要带上他们一起走。
上午七时以后,这支也很狼狈的军队行军开始困难起来,日军准备进行最后攻击的飞机,开始拦截这支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