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能力,想打赢这场战争,有些不现实。可想在战场上让日军承认中国的战争能力,在一定的范围内,击败日军,相信这点还是能办到的。可这样一来,必须联合起来,是国家的力量。
从上海开始,一直到如今,现实让薛茹不能不承认,她太渺小了,根本不足以影响国民政府的决定。私心派系,又让中国很难做到真正的合作,共同抗战。
基于这些,薛茹想放弃国民党的身份,独立抗战,走一条独立抗战之路。可问题又来了,一个大队千八百人,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如果部队发展扩大,就牵扯到军供给养、地方和武器弹药,这一切都需要解决。
这样一来,面临在薛茹面前的就是建立根据地,有一个自己支撑的地盘,这个地盘牵扯的问题可就更多了。
哪里才是最佳地点呢?想来想去,缺少全局战略思想的薛茹也没有想好。
可有一点她是明白的,必须是有发展前途,利于防守和进攻,同时又要是交通便利和外界能接触上的地方,思考再三,认为合肥就是不错的地方。这里南临长江,西靠大别山,向北是淮南煤矿,又是在津浦路和平汉铁路中间,不是日军十分想控制的铁路线。
合肥周围一直到皖北都是平原,物资基础也可以,粮食也能供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