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铜做琵琶背板,制成了音色浑厚悲壮的铜琵琶。
据传苏东坡曾问起自己的词和柳词比怎么样,有个擅长拍马屁的人回答他说:“十来岁的女孩儿拿着红牙拍板便能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你的话,怕是要关西大汉拿着铁板才能唱‘大江东去’。”
后来便有了“抱铜琶执铁板唱大江东去”之说。
这台上的人显然不是个关西大汉,不过她唱起“大江东去”来气势一点不弱,那嗓子和铜琵琶配合得很好,叫人忍不住想要是当年有这么个姑娘,怕是东坡先生也万分欣赏,恨不能让她把“明月几时有”也唱了!
盛景意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台上女子的打扮上。
昆曲后来男女分明,男人演旦角比较平常,女人却很少能在生门里挑大梁,台上的女子年约二十出头,对她们这一行来说不算年轻了,不过她今天身穿一袭儒袍,作男子打扮,身姿俊秀挺拔,乍一看完全瞧不出女相,反而有种自内而外的英气。
更难得的是,她的唱腔也很贴合这身装扮,明亮高亢之余又不失细腻,这一点和将门出身的杨二娘又不太一样,她的嗓子很符合“水磨调”的要求,已经被打磨得十分漂亮,是个入行就能上手的成熟选手!
盛景意眼也不眨地看着台上的“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