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小厮又列举了一般人家每个月的进项以及家里供养一个读书人的支出。
    城里普普通通的人家,整家人一个月的收入也就20贯左右,乡下地方更是连这点进项都没有,这20贯钱要吃要喝要穿要人情往来,不省的点随随便便都能月光。
    这么把收支列在一起做对比,徐昭明就明白了:一般人家应当有能力供养一个读书人,可要是再穷些的人家可就难了,他们把全家的口粮省下来也不一定能送家里的孩子去读书,更别说购入上好的文房四宝让他们练出一手好字了。
    书这东西,更是许多人买不起的,很多寒门子弟都得借书抄着读。
    就像寄住在天禧寺那些读书人,大多都是边帮人抄书赚生活费边给自己抄一份留着读,平时还得替人写写家书什么的换点钱周转。
    这些是已经熬过求学阶段的。
    更多人是连迈进门槛的机会都没有,一辈子都被挡在认字读书的世界之外。
    这铅笔包装一下,卖个高价不难,可他们现在又不缺这个钱,不如从一开始就把价格压低,把读书的门槛往下砍低一截。
    从前要花一百文才够让人把几个大字写熟练,现在十文钱就能让你把三千字写到烂熟于心,那些舍不得送孩子读书的人会不会咬咬牙让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