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金贵的,但凡我要是写不好,祖父的板子就要落在我的手心。”
    “那时候写字没有一个不用心的,一笔一划都要思量许久,祖父叫我抄《论语》、《中庸》、《孟子》,还有朱熹的《四书章句著集》,一遍又一遍地抄,我能够有今日的成就,祖父的教育对我而言是功不可没的。”
    “再后来,祖父仙逝了,书法渐渐地也就生疏了,不过到17岁的时候,又重新拾了起来,因为底子好,生活条件也好了,可以想写就写,每日两个小时,差不多坚持了三年。”
    “这个时候,差不多把所有的字帖都临摹过了,父亲告诉我要有自己的风格,记得有一个次我心情不畅,于是父亲找来了一张纸,一支笔,砚台墨汁,我纵情挥洒,全然不顾什么柳体颜体,于是就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
    “这个习惯差不多一直维持到我五十岁时,圣人讲五十知天命,恰巧我五十岁的时候是最迷茫的时候,心想着自己这就般一天天老了,那时候最爱写的就是曹操曹孟德的《龟虽寿》,每每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心中的块垒也就释怀了。”
    “等到了七十多岁的时候,眼花了,提笔也没有劲道,只是日日坚持,一则是因为爱好,二则是因为不服老,于是每日都要写上几页,若是因事